干净、亮白的“外貌”有时候却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个“谎言”在上海的集贸市场水发产品摊位广泛“流传”,白色的牛百叶、亮得出奇的银鱼、圆润的海参等等大多是经过双氧水的洗涤才蜕变出诱人的魅力。
上海市场上的水产品50%以上出自铜川路水产市场和沪西水产批发商业市场,每日交易量达到400吨。双氧水的魔力令这些市场上的摊贩将《食品卫生法》抛至脑后。昨天零点,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王龙兴、副局长谢敏强带着食监人员穿着便服来到这两个水产批发商业市场,试图揭开这个美丽的“谎言”。
铜川路水产市场正门的右边,一字排开的7家水发产品摊位构成了上海市场水发产品供应的主力,这里浸泡着蹄筋、海参、黄喉、牛肚等各式水发产品的塑料盆等容器按照加工的工序层层叠叠堆积着。
黑黄的牛百叶干经过第一道工序就呈现出土黄色,进入第二道工序,它又变成了淡黄色,而第三道工序之后牛百叶便穿上了鲜亮的白衣。一个摊主说:“完成这三道工序通常要1——2天。”摊主们会根据经验设定浸泡的数量,完工后尽量在24小时内售出。
水发产品是火锅行业的“主打”食品之一,这里的水发产品品种齐全,仅牛百叶就有4个品种。在店铺最里面,食监人员发现了加工原料桶和原料袋,其中有食用的氢氧化钠,以及食品卫生法规不允许添加的过氧化氢(双氧水)。
市食药监所所长助理张磊说:“双氧水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分子结构,食品从中取出后10分钟它便挥发不见了。”摊主们介绍,到这里进货的饭店采购员们都喜欢这些颜色漂亮的产品,据说这样制作的水发产品往往质感比较好,咬起来非常脆。
普陀区食药监分局今年以来持续对辖区内的铜川路、沪西和曹杨三家集贸市场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双氧水添加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法规,双氧水只可用于豆制品和牛奶的加工工艺中,水发产品不在法规允许添加的范围内。”但随市场新情况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有可能对食品添加剂应用限制范围做调整,但前提是必须安全。
到底双氧水对人体有没有害?这一直困扰着执法人员。根据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文忠的经验,误服3%浓度的双氧水就会灼伤消化道,它也会和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双氧水置于空气中,这个不稳定的活性氧物质也会被迅速分解。刘文忠说:“双氧水在食品中会否残留、会否和食品中物质发生对人体不良反应一定要进行课题调研,包括对不同浓度、使用量和接触时间的反应都需实验数据。”
凌晨2点,看完两个市场后,王龙兴将调研人员召集在一起,他说:“必须对双氧水对食品、人体的影响开展迅速而科学的调研。”
在法规没改变前,执法部门的态度仍然是禁止。4月20日,食药监局发布通告,明令集贸市场禁止销售的七类食品中就包含了“用甲醛、双氧水等非食用化学物品加工的水发和畜禽产品”,但是这条显然没有引起摊主们的足够重视,执法部门也未对此出以“铁拳”。
“铁拳”该如何挥动?是全面开花,还是有疏有导?上海选择了后者。市食药监局目前正计划在集贸市场内建立统一的水发场所,依照国家标准统一、规范化地完成水发过程。摊主们担心,这个统一的水发过程不会添加双氧水,这样他们的产品将因失去质感而失去市场。
《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不仅要保证食品的安全、营养,“卖相”质感也是一大准则。面对这些年市场的迅猛变化,面对检验测试手段的落后,执法人员很困惑,可是最终受一定的影响的却是消费的人,是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